劳动力短缺,人工费大涨,机械化能解中国葡萄酒成本之困吗?

2021-08-23 10:28 WBO葡萄酒商业观察 WBO团队

文 | WBO团队

编 | 饶倩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显示:葡萄酒种植领域的起藤机、埋藤机、剪枝机、绑枝机、采摘机等机具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大范围推广应用,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将葡萄生产涉及的各类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图片图片


受气候影响,国内主流产区葡萄藤冬春两季必须要埋土和出土,而国外很多产区就没有这一步骤,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成本,此消彼长,导致了国产酒在和进口酒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埋藤机和起藤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否缓解这个痛点?WBO对此进行了相应调查。


01

国内葡园机械化开始普及,

头部企业基本实现全机械化覆盖


河北马丁酒庄庄主田疆向WBO介绍,怀来产区葡萄酒生产涉及的通用机具已普及使用,公司大概从6、7年前开始在生产中陆续引进,机具涵盖剪枝、打药、施肥、埋土、出土等各个方面,购买农机的补贴一般为20%,多的可达到三分之一,但酒庄因为归属工业项目,农机购置补贴不能直接享受,一般是通过公司员工以个人名义代买。


图片


宁夏类人首酒庄庄主冯清表示,目前宁夏产区葡萄园农机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农业机械的自加工能力强,研发和改良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特别是玉泉营产区虽未完全机械化,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了,而农机上面的补贴也是林林总总每年都有,但每年政策都不一样。


新疆天塞酒庄总工程师蒋延军告诉WBO,公司目前投入使用的主要有施肥机、埋藤机和起藤机等,由于焉耆盆地特殊的风土,天塞葡园对于叶幕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所以架枝机、修剪机和采摘机暂时没有使用。此外,他还表示天塞的农机除了采购自市场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中国农机研究院合作研发的,但自主研发的农具没有任何补贴,采购的有30%的购置补贴。


同样自制农具使用的还有新疆佰年酒庄,据酒庄总经理张小伟表示,公司目前使用的是自制的犂铧、滚筒式起藤机、埋藤机,而剪枝机、绑枝机因不符合公司的栽培模式和技术管理要求,暂未使用。对于农机的购置补贴,张小伟介绍,2018年公司买了一台1204马力的拖拉机273000元,补贴了67500元,算下来有25%的补贴力度。


张裕种植公司机械化负责人张鹏向WBO透露,张裕早在10年前就在全国基地推广机械化,目前旗下多处葡园已实现全机械化覆盖,除了向市场采购农机外,张裕每年还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和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公司合作,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制。他还提到,得益于现在农机农艺一整套的方案,系统性的机械化生产使企业摆脱了段时间内对密集型人工的依赖,以前葡园建2000亩已是极限,现在却可扩增到3万亩起。


02

劳动力短缺,

中国葡园机械化转型迫在眉睫


饶是如此,现目前国内酿酒葡萄种植上也不能做到全机械化,特别是在埋土和出土这个环节,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怀来、宁夏、新疆三个产区尚不能做到机械设备的完全替代,每年都要在这上面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其中,新疆焉耆产区的每人每天的用工成本在120~150元;怀来产区男工120~150元,女工在100~130元;宁夏产区在100~150元。


图片


相比20年前的每人每天的二三十元,和10年前每人每天的七八十元,国内的人力成本一直在不断上涨,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目前最迫在眉睫的是国内人口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越发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整体来看,现在国内所有葡园工人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在63岁左右,且以女性居多。受城镇化发展影响,从西往东,各产区葡园工人的平均年龄依次递增,东部产区甚至能看到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地里干活。一些业内人士不免自嘲,“等这部分老奶奶干不动了,葡萄园就没了”。


宁夏立兰酒庄总经理邵青松举例说明,以贺兰山东麓产区现在的57万亩葡萄园种植面积为例,机械化程度在60%,剩下的40%全靠人工,葡萄的最佳起藤时间在20天左右,按照一个人一天除1亩地,一个人一天绑枝2~3亩地的工作量算,整个期间需要70万人次,平均下来每天需要的用工量就是每天3.5万人。


图片


负责张裕各个产区机械化种植的张鹏也表示,新疆产区甚至遇到过葡萄基地手持现金都招募不到工人的情况,劳动力短缺,受季节限制,农忙时,一些产区还会涉及到与附近的其他种植业内卷抢人,比如苹果园的收益高,能够开到350元每天,那葡萄园这边的用工就更加雪上加霜。


一方面葡园做工的人在不断老去,工人劳动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另一方面葡园的工资标准虽然上涨,但相对其他行业还是有不少差距,很多工人不愿意来葡园工作,留给中国葡萄酒企业全面机械化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03

机械化的最大瓶颈:种植不规范化


众所周知,酿酒葡萄种植环节的生产成本一直是制约中国葡萄酒发展,导致其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现在劳动力急剧短缺的情况下,全面机械化更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必经之路,在政策持续利好之下,为何葡园全面机械化普及度不高?


图片


邵青松和张鹏都表示,究其根本,国内葡园种植不标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邵青松认为,为何国外先进机械不能在国内使用,主要在于国内早期的葡园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而规范化是葡园机械化的前提。他还指出,目前国家在苗木上的科研资金大于埋土标准化的投入,而种植标准化相对于苗木研究属于短期的实用技术,更为迫切。


张鹏还提到,虽然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在政策上也多有扶持,但部分酒企在落地执行中依然困难重重,因为没有标准不统一,很多小酒庄不一定能采购到适合自己生产的农机,甚至他曾看到,因不实用导致有酒庄将高价引进的设备弃而不用。


张小伟也表示,工厂化生产的起藤机、埋藤机大面积使用时效率低、成本高,磨损快,维修比较麻烦,不如自制的埋藤机和起藤机大致节约了70%—80%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纵观国内,各产区、各葡园不同的种植管理标准,决定了其适合使用的农机也是不一样的,政策扶持的势能不能很好的作用到实际生产中,而自研的农机也不能为行业提供边际成本递减的效应,行业标准化的种植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片


除此之外,多名受访者还提到,国产葡萄酒消费税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综合来看,国家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毋庸置疑,葡萄酒体系中相应农机的研制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但国产葡萄酒的税费和种植不标准的现状仍是压在整个行业头上的两座大山,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发展和崛起,决不能让企业带着枷锁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