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收获超过预计产量

2019-07-16 14:31 葡萄酒资讯网

 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今天(7月16日)发布的2019葡萄收获报告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 共压榨酿酒葡萄约173万吨,仅低于近10年平均值的1%。 

  这个数据远高于早前的预测——即低于2018年收获量的10-20个百分点。

BAROSSA-IMAGE-640x303.jpg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首席执行官Andreas Clark认为该压榨量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这是一个相当喜人的数字,可以确保澳大利亚继续满足葡萄酒出口和国内市场的需求。” 

  “同时,这也进一步加强了澳大利亚葡萄种植者为市场提供始终如一的高品质酿酒葡萄的能力,同时 降低恶劣天气条件对葡萄收成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在2019年被广泛报道的那些自然灾害。”

  Clark先生表示,确实有许多产区遭遇了重大损失,包括巴罗萨(Barossa)、阿德莱德山区(Adelaide Hills)、克莱尔谷(Clare Valley)等,主要影响的是葡萄的产量数值。但是,最终的收 获数据并不如原先担心的那么低。 

  良好的树冠管理和灌溉模式降低了高温和干旱对葡萄收成的影响,而干燥季节也降低了虫害带来的压力。最终的成品葡萄酒展现的卓越色泽和风味也弥补了较低收获量带来的影响。 

  石灰岩海岸地区,包括库纳瓦拉(Coonawarra)、帕史维(Padthaway)、拉顿布里(Wrattonbully)的产量相比低产的2018年高出许多,而温暖的内陆地区,比如河地(Riverland)、滨海沿岸(Riverina)和穆雷达令流域-天鹅山(Murray Darling-Swan Hill)的收成则与去年非常接近。这证明了恰当的灌溉管理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高温和干旱对葡萄种植带来的影响。

  “澳大利亚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国家,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改进葡萄栽培技术,包括树冠管理和灌溉系统,以应对气候的变化。”Clark先生说。 

  酿酒葡萄购买价格涨势迅猛

  较高的葡萄价格平衡了较低的葡萄产量,酿酒葡萄的平均购买价格达到了664澳元/吨,相比 2018年611澳元/吨的均价上涨了超过50澳元/吨(涨幅9%)。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也让2019年成为连续第五个酿酒葡萄平均购买价格上涨的年份。 

  2019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的农场出售总额预估为11.7亿澳元,尽管葡萄产量减少了,总额却增长了6%。

  Clark先生说,在过去20年间,酿酒葡萄的价格和平均出口额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这一趋势也将持续到2019年。截至2019年3月,平均出口额增长了9%,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出口额的增长是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能够一直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因为出口葡萄酒的占比达到了整个澳洲葡萄酒产量的63%,”Clark先生说,“我很高兴能够看到澳大利亚葡萄酒在出口市场不断增长的品牌价值,这代表了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来购买用优质的澳大利亚酿酒葡萄酿成的澳大利亚葡萄酒。” 

  主要葡萄品种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红葡萄品种的产量表现普遍好于白葡萄。与2018年相比,红葡萄的压榨量增加了16224吨(增幅2%),而白葡萄则减少了66949吨(降幅 8%)。除了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之外,大多数葡萄品种在总体上只有十分微小的变化,而霞多丽葡萄的压榨量则减少了47975吨(降幅 12%)至356250吨 —— 这是过去五年的最低值,也导致其在全国葡萄的压榨量中所占的比重降至22%,与其在2018年所占的出口份额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普洛赛克(Prosecco)葡萄的压榨量却增加了42%,达到9936吨。自2015年以来,它的每年压榨量的平均涨幅都增加了近50%,在澳大利亚国内葡萄酒市场的销售额也有类似涨幅。按产量计算的话,普罗赛克白葡萄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10大白葡萄品种了。 

  设拉子(Shiraz)葡萄仍然是澳大利亚的主导葡萄品种,压榨量达到了418364吨 —— 占红葡萄压榨量的44%和总葡萄压榨量的24%(尽管压榨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设拉子葡萄酒的出口量占所有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量的29%,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5%,这也表明了海外市场对设拉子葡萄酒的需求将持续走强。 

  收获报告数据来源

  澳大利亚葡萄收获报告是根据2019年5-6月对酿酒师所做的调查而生成的。超过570家酒庄递交了回复,这些酒庄的压榨量大约占到今年所有酿酒葡萄压榨量的88%。

MI_VintageReport2019_Infographic_副本.jpg

MI_VintageReport2019_Infographic_副本1.jpg

MI_VintageReport2019_Infographic_副本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