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登记新规整治取名乱象,烟台多家“傍名牌”酒企已注销

2021-03-03 17:06 WBO葡萄酒商业观察 WBO团队

文 | WBO团队

编 | 潘月婷


近日,国务院修订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规定》强化了企业名称登记事中事后监管,明确涉及“傍名牌”等企业名称侵权行为的,可以请求登记机关予以纠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WBO发现,“傍名牌”这种现象,也存在葡萄酒行业中。


图片


1

  新规治理葡萄酒企“傍名牌”、

“擦边球”乱象


WBO从烟台产区某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从2011年起当地政府就采取行政手段对企业名称进行规范,杜绝打“擦边球”、“傍名牌”等现象。


2019年2月,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发布告知书称,将“对企业不合法、不合规、傍名牌、出售高价低质商品等违规行为进行铁腕整治,坚持严打重治,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追、一追到底”。


WBO在天眼查APP查到,“蓬莱木桐葡萄酒有限公司”、“烟台拉图酒庄有限公司”、“烟台金典拉图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嫌模仿国外知名酒庄名称的公司已被注销。


图片图片


2

 取洋名“傍名牌”源于自信不足


对于“傍名牌”、“打擦边球”等假冒名牌酒庄扰乱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这类行为,WBO采访了三家中国本土酒庄。


山西尧京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鹏飞说中国葡萄酒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被认为是一种舶来品,外来文化,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名字比较洋气的酒庄。


宁夏西鸽酒庄有限公司国际事务总监陈仙妮表示,国内的酒庄起一些国外产区或酒庄这类“擦边球”的名字,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可能会“误导”一些对葡萄酒认知不深的消费者。


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伟表示,有一些酒庄的命名可能比较有西方特色,这种无非是想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觉得这些葡萄酒可能是进口的或者是国外一些优质的产区的,这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的成本缩小范围扩大,简单的洋名字已不能轻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厂家也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副教授刘世松告诉WBO,葡萄酒起“洋”名字在我国是普遍现象,不单单烟台独有,其主要还是源于外来葡萄酒文化的影响。


刘世松表示,中国葡萄酒缺乏成熟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体系,与国外成熟体系标准相比造成短板,竞争力不足。早期我国各产区都有个别葡萄酒企业注册了很多带有国外名庄、知名品牌等字眼的擦边球商标,甚至铤而走险违法违规,给行业和产区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假冒侵权打击和市场秩序规范,需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诚信经营教育,坚决打击侵权行为,保证市场公平竞争。


3

越来越多的中国酒庄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命名灵感


陈仙妮告诉WBO,西鸽酒庄当时在命名时选择了更贴合中国汉文化的名称,“当时是根据我们酒庄坐落于鸽子山和周边的西鸽湖所命名的,名字是非常富有国风元素的。”


“我们给酒庄起名叫‘尧京’,字面含义是帝尧的都城,体现风土的特点,在酒庄建设上也力图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宁鹏飞表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不断增强,中国葡萄酒产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自信,对于国产葡萄酒的品质会越来信赖,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王庆伟告诉WBO,葡萄酒是一个文化属性非常强的产品,作为中国的酒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文化来做。目前,他们所使用酒标上的中国剪纸和牡丹花已经成了他们的特色标志。“一款葡萄酒产品的质量优劣大约占自身价值的30%~40%,而产品文化的价值可以达到60%~70%,由此可见,文化对一个产品来说的重要性有多大。”


刘世松表示,酒庄名称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彰显企业风格特点。关键是看酒庄自己如何释义,如何阐述企业文化和企业宗旨。以酒庄来说,现在我国葡萄酒庄名字各有特点,有体现中国风格特点的,有体现国际化风格的,还有体现酒庄投资者喜欢的文化特点的。


WBO发现,近些年随着国家相关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潮风兴起。国内精品酒庄不断涌现,国产葡萄酒品质大幅度提高,国产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不俗的表现,都源自于国产葡萄酒文化自信的提升,这才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