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酒令”下,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酒水市场也有点顶不住

2025-07-28 16:28

“浙江传统酒水渠道近两个月销售额平均下滑了40%左右,相比部分内陆城市动辄七成的跌幅要温和一些,不过现在很多人宁可舍弃利润也要追求营业额,大家都赚不到钱却越卷越厉害。”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具体情况如何?


01

政策调整逐渐放宽,酒水消费暂未现恢复迹象


WBO对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台州、绍兴等地的市场进行了系统调查。整体来看,浙江政策已有逐步宽松迹象,多地酒商反馈称,从原先整周限酒,已放宽至周五下班至周日可饮酒,但部分低线城市的执行力度相对严格。


“据说8月份要更宽松,但酒水、餐饮消费信心受挫,预计市场恢复会较为缓慢。”杭州澳之品贸易负责人王洁秀指出。“最近杭州的高端会所又关停了一批,很多高端餐饮开始放下身段推出更多接地气的套餐,但酒水消费场景却同步缩减了,会直接影响到酒类贸易商的生意。”


企业客户占比较高的酒商,展现出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杭州斯享WSET杭州学校校长郑小塔提到,“我们和事业单位、公家单位的合作比较少,这部分没什么影响。葡萄酒业务更多是针对商务人士,今年上半年的需求本来就比较弱。”


杭州还有一些中小型的即饮渠道表现也相对稳定。“我们酒馆属于小型的个体经营,与政商消费关系不高,政策影响较大的更偏向运营成本较高的大型酒吧这些,尤其是商务型的。”杭州小新的酒铺负责人申向云称。


相比杭州,温州的情况稍显紧张。“温州的政策执行力度比较严格,不过已经传出政府人员可以小范围的放开喝酒,但短期来看回不到限酒令之前的状态。”一位温州酒商坦言。


“近两个月一些人均消费400-600元的高端餐饮已经进行了停业,还有一些会所因为每天的营业额无法覆盖人工成本和房租,也暂时选择了歇业。这些渠道原先是波尔多名庄的重要出口,现在出口则出现了断层。”温州卡聂高负责人陈伟俊表示。


“大众餐饮也受到了波及,很多人现在都不太愿意出去交际了。不过像夜宵中的烧烤、大排档以及一些堂食业态受影响不大。”


温州的名烟名酒渠道,营业额也以下滑为主,降幅集中在40%-50%之间。“我的部分客户生意下滑了40%多。本来名烟名酒很多都在倒挂,作为烟酒行的收入支柱已经不稳。近期则直接动销停滞,部分现金流出现问题的客户正计划退出这个行业。”一位从业者提及。


义乌市场表现相对分化。作为国际商品采购中心,西餐厅占比较高,受限酒令影响相对较小。浙江巴德尔泰地酒业负责人张伟介绍:“义乌有很多土耳其、阿拉伯餐厅,主要面向外国消费者,整体销量下滑不如中餐厅明显,但价格段明显下移。过去1000元以上的名庄多由中国消费者购买,现在他们流失后,消费重心已降至几百元的精品酒。”


不过义乌集华酒业创始人叶利斌补充到,“义乌的一些中东餐厅本来就是不提供酒水的,也是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一个原因。”


“中餐厅受到的影响则较为显著,不少为该渠道供货的本地酒企已经进行了放假,只发基本工资,计划等中秋节再复工,其实就是在变相裁员了。酒商若利润下滑控制在5%—10%,尚有缓冲空间以应对市场调整,但很多企业的利润降幅已经达到40%-50%。”义乌葡萄酒经销商李青松(化名)指出。


宁波作为大商聚集的城市之一,酒水消费波动也较为明显。“宁波有很多重资产运营的大商利润下滑明显,部分业绩跌幅高达60%—80%。此外一些表面资金充裕的酒商也已在高杠杆运行,银行贷款占比偏高,融资成本压力突出,一旦营收受阻,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这也是近期行业内出现关停、降薪、裁员等现象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宁波的外贸企业会多一些,葡萄酒的销售更多靠企业团购,整体来看还是相对稳定的。虽然葡萄酒没销量但是还能盈利,不像很多白酒名酒基本上都是倒挂的。”宁波云海方舟供应链总经理吴荣建提及。


台州受到的冲击相对剧烈。台州鑫汇酒业负责人俞海涛直言:“我们家门口原来有五家高端会所,限酒令前上座率80%以上,现在普遍在20%左右。”但俞海涛所在公司由于葡萄酒体量较小,轻资产运营,跌幅不明显,“现在只能保持心态,多去跑市场,慢慢熬过去。”


绍兴作为黄酒生产基地,并非高端葡萄酒或白酒消费高地,但仍受到政策波动影响。慢宋市场部负责人王小娜在与客户沟通中得知,“绍兴现在限酒令政策也在调整,但在县城等地方依然很严格。”


还有绍兴高端黄酒生产商谈到近期业绩变化:“公司餐饮渠道客户占比在30%左右,由于部分高端餐厅出现了倒闭,对业绩有一定影响。”不过她也指出,由于去年有客户因倒闭出现拖欠货款的情况,今年公司换成了先款后货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餐饮渠道退单的压力。


可以看到在“限酒令”下,浙江酒类市场同样面临着深度调整,原本依赖政企资源与高净值人群驱动的增长路径也遇到了阻力,不过尚有部分酒商在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自救。


02

一些浙江酒商的自救尝试


一些浙江酒商则尝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新兴渠道、尝试业态融合等方式来进行自救。“当前的市场没有捷径,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是较为普遍的心态。


在渠道端越来越多的酒商开始拥抱即时零售,如王洁秀计划接下来入驻朋友针对杭州本地打造的即时零售APP来拓展销路。


部分终端酒类连锁也在尝试跨业态融合。比如浙江商源旗下久加久酒博汇,近期推出“酒水+咖啡+烤肉”的模式,以应对传统零售在场景、时段和体验上的局限。此前成都1919也宣布采用类似模式,或将成为酒类连锁的新趋势。


高端餐饮渠道主动降级的情况在浙江更为明显,但多位业内人士持保留态度。“浙江很多五星级酒店搞外卖、卖快餐,只能是短期降低一下经营成本,但并非可持续路径。就像山姆会员超市上架平价零食引发会员质疑一样,品牌形象和价格锚点一旦松动影响很大。”


产品侧的调整同样在发生,不少酒商开始积极拓展年轻化产品。“我们现在红葡萄酒占比在95%,未来计划扩充白葡萄酒,尤其是用螺旋盖、轻酒精、易入口的产品,希望能拓展年轻客户群体。”王洁秀透露。


主营名庄酒的叶利斌之前就在尝试补充精酿品类,今年则计划扩大精酿的占比。“目前波尔多名庄的利润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卖十瓶的利润相当于过去卖两瓶。我最近卖出的五级庄多萨克360多元,才可以和电商竞争,今年计划扩大精酿等年轻化产品的比重。”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葡萄酒进口商也在调整产品结构,部分供应链企业开始停止采购品牌酒,转向OEM产品,这类产品利润相对高一些,也可以去用来拓展零售渠道。”


尽管短期内仍处调整期,仍有部分酒商依然对下半年表示乐观。“中秋、国庆、婚宴这些下半年还会有小高峰,不能太悲观。”温州洲洲商贸负责人唐昕表示“即便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下,机会也是有的,保持好的心态很重要。”


最后还有酒商分析到“限酒令其实是推动行业调整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之前部分酒水品类消费渠道单一、依赖特定人群的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在行业阵痛期后,将会有一些人离场,也会促使更多在场的业内人士去思考如何围绕终端、围绕市场去进行服务升级、体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