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庄库存调查:部分酒庄原酒满罐状态,开启减产周期

2025-08-07 15:37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产量为4.4万千升,同比下降26.7%。这一下滑背后,既反映出消费端复苏乏力,也折射出生产端长期累积的库存压力。


WBO对新疆、宁夏、山东、河北等主流葡萄酒产区的调查发现,多个酒庄正在经历或已启动拔藤、减产甚至停产的调整周期,同时围绕“去库存”展开多种尝试。


1

部分酒庄出现拔藤、停产的情况


活跃在宁夏、云南等多地的独立酿酒师李华透露:“今年榨季确实有些酒庄已经确认不再生产主线产品了,部分有打算针对特色品种来做一些实验产品。”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宁夏、新疆部分酿酒葡萄基地已经开始拔藤。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新疆紫域庄园负责人骆玉海的证实:“新疆近几年都在拔藤,2021年左右部分产区还会给收葡萄的酒庄一些补贴,每公斤0.3-0.5元,后面因为大面积拔藤,也没再继续进行补贴了。”


即便如此,部分酒庄依旧承担着保障农户收入的压力:“虽然继续生产的压力大,但有的酒庄和葡萄基地签订了合同,即便延迟付款,也不能停收。为了保证果农的收入,合同内的订单将继续执行,不过合同外的收购价格估计会压得很低。”


在白葡萄酒方面,由于整体产能较小、供应紧张,反而相对坚挺。“我们合同内的价格在3.5元/公斤,合同外的几乎收不到。”骆玉海表示。


除了西部产区,部分山东、河北产区规模较大的酒庄也在减产甚至计划停产。一位熟悉河北产区运作的业内人士指出,“有些酒庄的储酒罐是满的,且库存年份也比较长。”


这些迹象表明,多个产区的酒庄面临着库存压力,行业近年来已从扩张逻辑转向控产逻辑。


2

多家酒庄库存年份集中在2017-2024年


WBO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酒庄的库存年份集中在2017至2024年之间,部分储酒罐的年份甚至更早。


山东葡萄酒经销商张青森透露:“我所了解的一家烟台酒庄,他们的库存还有2015、2016年的产品,这部分以他们300元以上的产品为主,入门级产品的库存要相对良性一些,还有一些装2020年左右酒的罐子。”


在宁夏产区,部分中小型酒庄拥有5-6个不锈钢罐的库存量,每个罐子容量几十吨,以2017年到2024年间的产品为主,存量规模也不小。


在新疆西域明珠酒庄的相关案件中,其尚有2012年份的原酒库存。此外有些新疆酒庄处于满罐的状态,虽然年份相对较新,但由于动销放缓,灌装的量也同步缩减,也许会在未来成为老库存。


不过,也有“小而美”型酒庄的库存结构相对良性。


例如新疆丝路酒庄负责人李勇指出:“我们的库存大概是2023-2024年两个年份,基本有600多吨,今年能卖掉300吨左右,属于正常周期。但从今年下半年看,动销确实有一些压力,在限酒令之后高端场景有所收缩。”


山东龙亭酒庄品牌部负责人郭月也表示,当前库存水平与往年差异不大,整体销售仍较为稳定,且今年还推出了白葡萄酒新品。


河北某酒庄负责人则指出:“我们红葡萄酒的库存年份相对久一些,大概在2020年左右,不过白葡萄酒产量不够,今年还计划收购一些酿酒白葡萄,据了解这部分还在涨价。”


“我们酒庄2023年的库存基本上消耗完了,之前年份的酒还有一两罐。2024年的库存也出了30%左右,整体相对良性。”新疆佰年酒庄酿酒师张毳表示。


“我们的库存以2018-2024年的产品为主,库存还在一个可控的水平,今年还计划再收购一批酿酒葡萄,来做一下产品的调整。”骆玉海透露。


“我们准备8月中旬开始采摘白葡萄。白葡萄种植面积比较大,占近50%。去年库存全部售罄,但红葡萄酒销售较慢,去年的还有库存。”新疆博湖产区一酒庄负责人透露。


从各产区情况来看,大量库存正促使酒庄在原料采购、产品定位及销售周期上更加谨慎。


对于部分中国葡萄酒酒庄而言,如何清理老库存、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与市场真正同步的供应逻辑,将决定哪些酒庄能平稳度过这一个可能会相对漫长的调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