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酒厂或将提价?中国酒商:库存不少,大牌没利润

2025-08-13 17:04

近日,日本正遭遇严重稻米短缺,清酒原料“酒米”供应持续收紧,业内预测其价格同比涨幅将超30%。面对成本压力,日本清酒酿造厂或将被迫提价。


中国作为日本清酒出口额最大的市场,若提价,中国酒商接招吗?是否会波及日本清酒在中国市场的价格?


01

受气候影响,日本清酒或因原料成本增加而提价


据日本大米协会预测,受气候异常和缺水影响,2025年日本水稻总产量将骤降至630万吨,较常年下滑16%,为1965年以来最低水平。


由于日本面临稻米短缺,导致日本国内食用米价格大幅攀升,农民更倾向种植利润更高的食用米,清酒的专用米“酒米”供应趋紧,严重影响清酒产业。国外媒体预测,清酒原料米价格同比涨幅或将超过30%。


面对成本飙升,清酒酿造厂压力倍增,不得不考虑涨价。北海道札幌一家清酒厂因优质米采购价同比暴涨40%,已考虑减产30%或提价20%应对。日本清酒行业高度依赖本土大米原料,其短缺问题正沿着产业链层层传导。


日本方面虽然启动“紧急方案”,包括释放5万吨储备米、发灌溉补贴、协调跨区域调水等。但措施效果如何还无从得知。


那么,上游酒厂原料成本的剧增,是否会波及日本清酒在中国市场的价格?


02

酒厂、进口商上游提价,中国终端市场价格难涨


北京一家进口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对日本清酒的提价已经上日程了。至少是5%,主要是我们还在推广阶段,要综合考虑一下。”据了解,该公司在日本收购了一家清酒酿酒厂。


“日本酒厂成本增加的话,多多少少价格上会有影响的,但是我们会尽量控制价格。”广东某进口酒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一位广东的酒商黄涛表示:“目前没听代理商说要提价的消息,我们不是直接进口日本清酒,主要是和代理商少量拿货。现在价格比较卷,即使上游厂家提价,不一定能传导到中国终端市场,包括我们的拿货价也不一定会有所变化。”


“当前的酒类市场都不好,价格过高,消费者不买账。如果代理清酒的进口商方面提价,我们就不会采购了。”山东酒商洪生坦言:“况且,跨境电商早就把价格打下来了,批发商没利润。”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受清酒进口关税政策影响,中国终端售价本就普遍高于日本本土,若叠加此次米价上涨引发的清酒酿造成本攀升,不利于在中国终端的动销,另外,尤其对溢价过高品牌的市场阻力将更为明显。


实际上,在中国最为知名的清酒品牌獭祭这几年也面临价格下跌的处境。


“其实日本清酒最有基本盘的还是獭祭,像是十四代、白鹤这些和獭祭的市场份额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目前獭祭的价格依旧处于下跌态势。”福建酒商刘洋坦言。


据了解,在2023年的时候,720ML的獭祭45、39、23批发价分别为250元、315元、500元。刘洋表示:“现在的终端价格比2023年跌很多了,而且线上平台的价格也低于批发价。”


在獭祭海外京东自营旗舰店中,720ml的獭祭45、39、23,分别售价165元、199元、387元。而在2022年10月,720ML的獭祭39跨境电商最低零售价为358元,如今价格却已跌至199元,价格下跌了44%。


深圳某酒业公司总经理王涛也说到:“我们公司日本清酒没做几年了,市场上价格很卷,线上零售价甚至低于进口商批发价,渠道利润被严重挤压,没利润”。


在獭祭最火的2021年左右,当时酒商向进口商采购獭祭,需要搭售一部分其他的清酒产品,其他产品比例高的能达到70%。从清酒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动销场景日料店及日韩风格的烤肉店来看,动销也不易,除了獭祭以外,其他的清酒产品的开瓶率并不高。


另外,在2023年8月左右因“排海事件”影响,国内日料店迎来了一批倒闭潮,清酒消费场景锐减,又因为消费需求不足及消费降级,部分尚在营业的日料店,清酒动销更加不顺畅。虽然在今年7月,逐渐放开了日本部分地区的海产品限制,但基于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日料涉及的高端餐饮,更是举步维艰,酒类动销疲软。


刘洋坦言:“目前据我所知,同行中的清酒还有很多库存,即使日本厂家减产,其实也不影响国内的售卖,清酒的价格在中国市场想要上涨,还是很难。”


洪生也表示:“现在的批发价比线上的售价高,所以我们等着清完库存,就直接不卖了。另外,清酒涉及保质期,这也导致了市场上不少酒商会对其进行抛售变现,这让清酒的价格更加撑不住。”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大环境与库存因素,上游厂家即便提价减产,也难以传导至中国终端市场。


与此同时,据日本清酒烧酒酿造商协会(JSS)今年所发布的2024年日本清酒出口数据来看,其全球出口量额实现增长,但对中国大陆出口量额依然处于下滑之中,2024年共出口约116.78亿日元,同比下滑8.11%,出口量约为5324千升,同比下滑6.32%。但是,回溯到2022年的高峰量额已经分别下滑17.6%、28%。


可见,清酒的势头在中国市场正在逐渐回落,据烈酒商业了解,也有一些酒商在退出,有部分专做清酒的酒商开始通过转型另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