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元的29度五粮液引发争议

2025-09-09 10:30

五粮液近期推出29%vol年轻化新品五粮液·一见倾心,凭借着启动全新代言人,在粉丝圈层收割了一波流量。此外还有诸如舍得、古井贡、泸州老窖等也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低度白酒,站在业内视角似乎一场白酒低度化风潮正在风行,但这些产品普遍定价300元以上,似乎度数在年轻化,价格却并未同步。


01 399元的电商专供低度白酒,消费者接受度如何?


五粮液·一见倾心选择在8月26日发布,恰逢品牌新代言人邓紫棋的演唱会开幕,营销意味不言而喻。在粉丝经济的带动下,这款399元/瓶的新品上线抖音后3小时便卖出了2000单(双瓶装)。



图源网络


五粮液对于新品的定价,似乎已经展现了名酒的最大诚意。如上次推出的39%vol产品,相比52%vol产品每毫升单价降低了20%左右。而此次29%vol产品相比39%vol,再降40%以上。


不过作为电商专供,面向大众消费的产品,其价格定位仍与年轻消费者保持着一些距离。如有消费者表示,“这个定价像是给了年轻人一个品尝名酒的机会,但399元已经能买4瓶1升装的伏特加了,吸引力并不高。”


出于对产品的好奇,笔者自行购入了一瓶五粮液·一见倾心,并邀请了周围90后、00后的消费者进行品鉴。


就新品的风味表现来看,多位90后消费者表示,和他们之前品尝过的52%vol产品相比,新品仍保留着五粮液的基调,但酒体没有什么层次,确实有兑了水的感觉,平平淡淡的,没有新意。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丁远怀曾表示,白酒度数过低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比如难以陈年,时间长了会变臭。此外,白酒降度在技术层面也可能会出现酒体浑浊、酒味寡淡等问题。虽然五粮液声称早在1978年便攻克了降度难题,但新款酒仍然面临酒体寡淡的反馈。


新品的扩圈能力又如何?有两位较少饮用白酒的00后女性品鉴后表示,“相比之前喝过的白酒确实没那么刺激,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但也感觉不到什么愉悦感,仍然是在白酒的范畴里,不太会买来自饮。”


有业内人士分析到,这款产品官方宣传中定位的是自饮和轻社交场合,从酒体和价格来看应该是面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青年男性,不过包装设计来看又偏精致,估计也想拓展一下女性群体。但对于没有白酒饮用习惯的年轻人来说,预计吸引力不会太大。


不过在烈酒商业看来,本次推新也是一次突破性的产品变革,在五粮液的历史进程中非常罕见。


02 用降度来靠近消费者,却在外围打转


从8月以来,白酒企业开启了一轮集中上新低度白酒的风潮:8月19日古井贡推出26%vol的轻古20、375元/瓶(375ML);8月26日五粮液推出的29%vol的一见倾心,399元/瓶(500ML);以及8月30日舍得推出29%vol舍得自在,329元/瓶(500ML)。此外泸州老窖也表示已研发出28%vol的国窖1573,同时在测试更低度的酒。


“白酒企业似乎想用低度化来靠向年轻人的消费场景,以拯救场景缩减、增量受限的问题,但感觉始终在外围打转。”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部分业内人士直言:白酒降度是一个伪命题。


主要原因在于,降度的白酒面临着较多深耕已久的竞争对手。根据《2024年年轻人喝酒报告》,啤酒(51.1%)、果酒(44.9%)、鸡尾酒(41.8%)位列年轻人最常饮用的前三位。


即便面对高度酒,年轻消费者也早已探索出花样降度方式,比如通过各种组合将烈酒调配成鸡尾酒,在该趋势下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伏特加和金酒的进口量额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其他白色烈酒也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在该层面以外,本轮白酒降度潮也更像在垂直领域的自我调试,而非横向的拓展。


比如在品牌营销方面,五粮液·一见倾心宣传29度是一个让多巴胺快速分泌的舒适度数,可以带来更好的微醺体验。但仅从微醺角度来考虑,一瓶300多元的低度白酒,与一瓶9.9元的精酿啤酒相比,在微醺层面并不一定会有出奇的差异。而在年轻人的购酒习惯中,性价比、入口舒适度等同样是悦己会考虑的因素。


在风味层面,降度后的白酒虽然入口柔和,但并未改变本质风味的基调。对于那些原本就排斥白酒味道的年轻人而言,降度并不容易去撼动他们的消费习惯,从而实现明显扩圈。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白酒依然难以摆脱社交属性的标签。即便度数降低,它依旧是酒桌文化的象征。五粮液把目标人群锁定在高净值的年轻人中,强调商务场合的轻松饮用,但在实际语境下,低度意味着可以喝更多,甚至代表着消费升级。这与年轻人寻求自我愉悦的消费逻辑并不匹配。


低度白酒的推出显示出名酒企业在行业下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愿意尝试新的路径。但从当下的市场反应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与前些年酒企跨界威士忌、联名鸡尾酒的探索并无太大不同。


短期内,低度白酒难以成为年轻市场的主流选择。若名酒企业无法在横向产业链做更深入的布局,比如真正进入果酒、预调酒等更具年轻化属性的赛道,仅凭降度与营销,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增量。


换句话说,降度不是一剂“年轻化灵药”,更像是酒企在存量竞争时代的一次自我试探。未来,它或许能成为产品矩阵中的一个补充,但要真正打开年轻人市场,还需要比降度更深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