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白兰地失速,三重压力

2025-10-23 17:44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9月进口数据,法国白兰地的进口量额分别同比下降43.1%、33.12%。自去年6月至今,其进口量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欧盟白兰地反倾销终裁落地后,部分企业暂不征收反倾销税,但包括“三大洋”在内的34家洋酒公司却执行的最低限价,法国白兰地复苏乏力。具体情况如何?烈酒商业进行了调查。



01

法国白兰地失速,进口量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具体来看,今年9月白兰地进口量163万升,同比下降43.61%,环比下降20.28%;进口额707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3亿元),同比下降32.98%,环比增长3.82%;进口均价为43.36美元/升,同比增长18.84%,环比增长30.26%。


图片


其中,占据进口额高达99%的法国白兰地进口量为157万升,同比下降43.1%,环比下降22.02%,进口额为70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8亿元),同比下降33.12%,环比增长3.52%。其均价为44.55美元/升,同比增长17.55%,环比增长32.74%。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5月法国白兰地在经历进口量暴增123.13%后,从2024年6月以来整体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虽然在今年6月,单月都小幅回弹,但整体情况仍不乐观。今年1-9月,法国白兰地的进口量为1314万升,同比下降44.31%,进口额为3.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42亿元),同比下降56.25%,进口均价为29.86美元/升,同比下降21.44%。


图片


鉴于国内的进口白兰地98%以上都来自法国,这一市场的进口量额大幅下降与此前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政策密不可分。


02

政策成本、消费降级、渠道萎缩三重压力


“欧盟白兰地反倾销事件确实是对法国白兰地进口量额有很大影响,在去年1月5日调查立案之后,法国白兰地的进口量额迎来了很大的增长,也是进口商的前置采购,以免后续的价格成本上涨。所以导致国内法国白兰地库存还是很大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其实在7月5日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政策落地前,考虑到后续成本会显著增加,许多洋酒进口商在上半年也已针对需求进行了提前采购,提前备足了库存。这也导致在今年6月有小幅的进口量额回弹。” 他补充道,“7、8月本身就是夏季消费淡季,进口量的季节性减少也属正常现象。”黑龙江一位洋酒进口商王强表示。


一位福建的酒商刘云则坦言:“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政策中尽管对符合承诺条件的部分洋酒企业暂不征收反倾销税,但海关执行的最低限价仍使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国内白兰地采购意愿明显减弱,整体进货积极性仍大幅受挫。”


广州的一位洋酒进口商张铎也表示:“白兰地进口量额下降确实和最低限价有关系,但是国内的需求萎靡才是主要原因。”


“5月开始的‘限酒令’的持续推动,让白兰地在高端餐饮与团购渠道受到了较大影响。”一位资深行业人士指出,以往依赖政务商务接待的高端餐饮场所消费急剧萎缩,而企业团购这一重要出货渠道也大幅收窄。


北京洋酒商汪淼印证了这一判断:“洋酒用于礼赠毕竟还是占少数,现在连商务招待也在减少,主要靠夜场渠道,但这个渠道现在自身难保。”


夜场渠道的低迷成为压垮市场的又一重击。“在我们北区,以往高端夜场是干邑消费主力,现在大量门店转型降级甚至关停。”汪淼坦言,


王强也表示:“现在夜场的情况很不好,不仅是关门的很多,消费产品的价格也在跌。我们在广州做调研的时候就发现,一些酒吧、商k里陈列的酒,很多都开始平价化。”


佛山洋酒进口商郭乃铜指出,白兰地销量较以往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KTV等夜场渠道的持续严管。“娱乐场所营业普遍受限,直接冲击了洋酒的销售。以往我们在广东、广西、湖南的夜场生意不错,近几年管控越来越严,市场也随之萎缩。”


这反映了全国市场的普遍困境。夜店渠道曾经贡献了白兰地特别是干邑品类相当比例的销量,其萎缩直接导致销量下跌。更重要的是,自饮和日常商务招待的市场规模,远不能弥补夜场渠道流失的量级。


渠道的全面收缩直接反映在经销商的库存层面。面对中秋、国庆等传统旺季,经销商们一改往年积极备货的策略,普遍采取保守经营。“我们现在完全轻资产运作,零囤货运作,有订单才调货。”深圳一位经销商表示。这种“按需调货”模式已成行业共识,其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渠道库存和持续低迷的终端动销。


“据我了解,今年以来一些洋酒经销商客户,为了周转资金,会对一些产品进行低价抛售。他好不容易抛出去的货,短期内不会再采购了。”王强说到。据烈酒商业的市场调查来看,多位经销商反映,当前库存足以覆盖节日需求,大规模备货既无必要,也要承担跌价风险。


刘云表示:“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市场需求的不足,也很多中小经销商撑不下去,把货一抛就直接不干了。这对上游的进口商来说,意味着客户变少了,但手里的库存反而更多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多进货了。”


“法国白兰地本身的高端定位,叠加最低限价要求,导致终端价格居高不下,这与当前追求性价比的市场环境不符。”刘云坦言。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而白兰地因政策要求无法进行价格下探,导致部分客群流失。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白兰地市场的深度调整,是反倾销政策与消费疲软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政策实施前的前置采购导致渠道库存高企,另一方面,“限酒令”持续压缩高端消费场景,夜场渠道的萎缩更是让传统销售模式难以为继。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法国白兰地受限于最低限价难以进行价格下探,反而为高性价比产品创造了发展空间。这也预示着市场正在从单一品牌依赖向多元化需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