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式假酒检测法推出还要多久?
近日,应欧盟农业总司邀请,中国国家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劲松率团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第七次中欧酒精饮料工作组会议。会上,双方就酒精饮料打击假冒、地理标识保护、同位素数据银行等共同关注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第七次中欧酒精饮料工作组会议
所谓同位素技术,是指通过分析葡萄酒中某些元素(如锶、碳、氧、氢等)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来判定其产地的科学方法。正如每块土地拥有独特的“地质指纹”,土壤中的同位素组成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也就是说,当对某款葡萄酒的真实来源存疑时,只需对其进行同位素分析,再与数据库中已知产区的土壤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便可得出较为准确的溯源结论。
而对于“同位素数据银行”来说,会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系统记录葡萄酒中关键元素的同位素比值特征。通过比对样品数据与数据库信息,可辅助判断葡萄酒的真实产地、验证产品是否掺假,进一步提升溯源的科学性与效率。
通过“同位素数据银行”中的数据,科研人员和监管机构可以对样品进行比对与分析,从而判定其地理来源。例如,新世界和旧世界的葡萄酒在碳同位素上的差异可能不明显,但结合氧同位素、矿物质含量等多维度数据后,溯源的准确性将显著提高。
除了在打击掺假、遏制虚假产地标注等方面发挥作用外,“同位素数据银行”还可反向用于科学研究,如分析不同产区的风土特征、探索发酵机制的差异性,并为葡萄酒分级标准及原产地命名制度的科学制定提供数据基础。
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数据库够全,同位素检测结果一经比对,假酒基本无处藏身,另外,同位素技术在识别‘套牌酒’方面也具有优势。”
但目前来看,“同位素数据银行”距离产业大规模推广还有比较长的路,首先,检测成本虽然在下降,但依然不低;其次,缺乏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行政认可,这让很多检测机构在做项目时心里没底;最后,消费者对这个概念还很陌生,市场教育和传播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