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纷纷跨界卖精酿啤酒,病急乱投医?
近日,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酒业推出全新精酿啤酒品牌“风火轮”,定价19.5元/罐(390ml),将于8月15日上市;而珍酒李渡也在8月8日高调发布了零售价为88元/瓶(375ml)的“牛市”精酿啤酒。两个白酒上市公司几乎同时跨界进军中高端精酿赛道,是精准押注新风口,还是一次高风险的多元化冒险?
01
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白酒企业跨界精酿啤酒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精酿啤酒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从2020年的约100亿元扩容至2025年的300—400亿元。中国酒业协会也预测,未来五年精酿啤酒的增速将继续领跑啤酒行业。这片蓝海,不仅吸引了传统啤酒巨头,也吸引了白酒企业跃跃欲试。
白酒行业则面临另一番景象——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同比下降1.8%,2025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降7.2%,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销量压力与消费结构变化,促使白酒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据了解,五粮液推出的“风火轮”,是一款添加“五粮”原料突出谷物风味的“中式五粮精酿啤酒”。而该款“风火轮”是五粮液的子公司——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推出。

图源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
烈酒商业发现,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的官网显示,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主要生产、销售露酒、果酒、葡萄酒,是一家综合型果露酒企业。公司有超300名员工,14条生产线,承载着五粮液果露酒板块新增长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家以露酒和果酒生产为主的企业,那么,它是否具备啤酒生产资格?是否有成熟的啤酒酿造经验?这些或都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疑问。

据相关媒体报道,五粮液方面曾表示,“风火轮”精酿啤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市场进入策略,明确覆盖中高端啤酒价格带,以核心大单品“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锚定主流市场价格与区域覆盖。
此外,在渠道方面,将核心重点区域(如华北、华东)将依托区域代理商、品牌联合方等资源优势进行突破。同时,精细化渠道运营,按大型商超、便利店、餐饮终端、大客户团购分类管理,线上渠道将充分利用五粮液集团电商资源,并探索品牌定制等特殊渠道开发。
另一位跨界“玩家”珍酒李渡,则走得更高调。8月8日,珍酒李渡实控人吴向东在个人IP直播中推出“牛市”精酿啤酒,零售价88元/瓶(375ml),定位高端小众圈层。

图源贵州珍酒
但这背后,吴向东并非第一次接触啤酒行业——早在2017年,他便投资黑龙江辛巴赫啤酒;2024年底,又在湖南成立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珍酒李渡全资控股,此外,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金东集团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已初步进行选址。
而前几天,珍酒李渡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6月30日,珍酒李渡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25.5亿元,同比下降38.3%—41.9%;股东应占净利润预计下降23%—24%。
珍酒李渡表示,业绩主要受上半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导致的商务、宴请和送礼场景减少影响。同时,公司主动调整发展节奏,放缓增长速度,积极为市场纾困,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02
为什么白酒企业盯上精酿啤酒?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跨界精酿,是顺应消费升级和品类多元化的自然延伸。白酒市场正处于下行压力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已迫在眉睫,精酿啤酒因此被视为潜在的“第二曲线”。但也有人提醒,精酿啤酒的市场容量毕竟有限,即使切入成功,能带来的增量究竟有多大,仍值得打一个问号。
广西名师汇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汪体凭分析,白酒企业正面临增长瓶颈,而啤酒市场虽然长期价格战不断,但产品质量提升空间巨大。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对高品质酒的需求上升,精酿啤酒有望推动行业升级。白酒企业具备的酿造工艺与质量管理优势,可以在这个领域迅速布局,但市场运营能力仍是未知数。
四川极棒酒业创始人刁维君则指出,工业啤酒让部分消费者流失,高品质精酿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白酒品牌切入精酿,不仅是抓住年轻人、补足消费短板的机会,也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途径。此外,精酿赛道尚无绝对头部品牌,是一次低门槛切入并争夺头部位置的机会。

北京一位啤酒经销商王亮告诉烈酒商业:“风火轮最大的卖点是‘五粮’原料架构,这个差异化很重要,容易在餐饮渠道与传统啤酒区隔开。而且五粮液的品牌背书或能迅速打开政商和高端宴席市场。如果能保持19-20元的价格区间并配合线下活动,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山东一位啤酒经销商孙海鹏则认为:“这些白酒企业推出的精酿啤酒,定高价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能在高端圈层打出稀缺性和品牌调性,但劣势是很难快速铺开。要打败其他竞品,它必须在口感和体验上做到‘一次尝过就记住’,否则高价策略会变成阻力。”
重庆一位餐饮渠道经销商周立军认为:“这几年餐饮端的啤酒利润被一些品牌的啤酒集团压得比较低,白酒品牌切入精酿,或许可以用高毛利新品来弥补渠道利润空间。”
天津一位啤酒经销商孙国虎告诉烈酒商业,白酒巨头做精酿不仅是卖酒,也是品牌年轻化的长期投资。“白酒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比较厚重,而精酿的调性轻松、有文化、有社交属性。白酒企业用精酿切入,不光能卖给年轻人,还能在他们心里留下一个更新鲜的品牌印象,这为未来培养白酒消费者埋下伏笔。”
由此来看,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白酒巨头切入精酿啤酒赛道,既是顺应当前消费趋势,也是面对白酒行业增长放缓的一次战略性试探,但这场跨界究竟能否在市场中“开花结果”,还需要时间验证。
03
跨界精酿还要迈过几道坎?
尽管机会诱人,但业内普遍认为白酒跨界精酿并非坦途。首先是品牌认知冲突。精酿啤酒的年轻化、小众化与白酒的商务、礼赠属性存在文化割裂,消费者对白酒企业啤酒产品的专业性存疑,市场教育成本高。
事实上,五粮液、珍酒李渡跨界精酿啤酒并非行业首例。早在1999年,茅台集团就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责任公司,试图进军高端啤酒领域。然而,由于产品定价较高,且缺乏完善的销售渠道,产销始终受限,难以形成规模市场。最终在2014年,茅台集团选择退出啤酒业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白酒品牌跨界精酿啤酒,要想成功,还需跨过几道“门槛”,“知名品牌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自动买单,此外,啤酒与白酒在渠道体系、货品周转率、保质期管理上差异巨大,还涉及地推团队、促销资源等全套运营能力。这些环节白酒企业能否完全适配,是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汪体凭直言,精酿啤酒保质期短,依赖高频复购,与白酒长库存周期的销售模式不是很匹配。“不能把白酒的节奏搬过来,精酿需要快速补货、冷链保障,否则终端体验就会打折扣。”
刁维君也表示,转型本身意味着成本和风险。“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渠道不一样、消费群体不一样,甚至品牌定位都会被重新审视,这些都可能带来阻力。”不过他也认为,即便失败,这也是一次必要的尝试,“至少说明白酒品牌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价格也是一道难题。广州大型商超采购负责人李敏指出:“目前精酿啤酒的热销价格带在8—15元,而88元一瓶的‘牛市’,高端客户能接受,但很难走量,商超也会担心货架周转率。”
李敏还认为,看似都是酒,实际上底层逻辑完全不同,白酒和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文化氛围和人群基础都有很大差异,“白酒偏商务、礼赠,而精酿啤酒是年轻化、小众文化的产物。消费者对白酒企业做啤酒的专业度会有疑虑,这需要很高的市场教育成本。”
深圳独立啤酒进口商周凯则关注另一个隐性挑战——稳定性。“精酿消费者对口感非常敏感,哪怕一批次和一批次之间的风味有微小变化,都会引发讨论。白酒和精酿的酿造管理是完全不同的,要保证口感一致性并不容易。”
来自上海的精酿酒吧老板陈浩还补充说:“高举高打有它的好处,能塑造品牌调性,但它的前提是——你得让人喝过一次就记住。否则高价会成为阻碍,要打败竞品,就必须在第一口入口体验上碾压对手。”
综合来看,白酒巨头跨界精酿,是在白酒市场承压、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动作。短期看,品牌背书与差异化卖点能带来一定关注度;中长期则取决于渠道适配能力、产品复购率以及与精酿文化的融合度。如果只是“换个瓶子卖酒”,很可能热闹过后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