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未准入境酒水中清酒占63%,6批次獭祭被自主召回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5年8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所列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烈酒商业发现,该批名单共查处43批次未准入境的酒水,其中包括27批次清酒;5批次白兰地;4批次威士忌;4批次烧酒、浊酒、气泡原酒;2批次葡萄酒;1批次啤酒。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未准入境的酒水中,从日本进口的酒水占比高达72%,而从品类来看,清酒占比达63%。主要原因为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问题、标签不合格、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以及自主召回,主要涉及大连、天津、深圳等口岸。
01 43批次酒水被海关禁止入境,日本成被拦截批次数最多的来源国
根据海关提供的相关信息,烈酒商业整理发现,在27批次未准入境的清酒中,有6批次獭祭因“自主召回”未能入关,约11934.5升。除此之外,还有“KizakuraCo,Ltd”“Azakura Shuzou Co,Ltd”“Katoukichibee shouten Co,Ltd”等企业的清酒因“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问题”“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等未能入境。
在未能入关的白兰地中,包含法国黑帝斯(HADESIS)干邑白兰地XO、法国黑帝斯干邑白兰地VSOP、法国黑帝斯干邑白兰地大师级。威士忌方面,则包含法国希路斯(HELIOSSY)威士忌经典、法国希路斯威士忌大师等,均因“标签不合格”未能入境。
另外,花垣纯米浊酒、大野花垣微浊气泡原酒、万龄逢地21烧酒、若潮步行一日橡木雪莉双桶熟成烧酒同样因“自主召回”未能入关。
来自法国的圣马仕大师329干红葡萄酒、圣马仕大师503干红葡萄酒,还有来自英国的交错混酿荒野醺2024啤酒均因“标签不合格”未获准入。
在2025年8月海关未准入境酒水名单中,日本成为被拦截批次数最多的来源国,而清酒品类则成为“重灾区”。从数据看,清酒占比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也暴露出其在跨境流通中的诸多合规短板和质量隐患。
02 6批次獭祭被自主召回
在本次海关未准入境酒水名单中,日本清酒“獭祭”共有6批次因企业自主召回未能入关。对此,业内人士许可表示:“所谓‘自主召回’,通常是指生产企业在产品尚未流通至市场之前,基于自身的质量管控体系或外部通报机制,主动识别到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质量瑕疵,出于对消费者健康的责任感,提前采取召回措施。”
这类操作虽属企业自发行为,但也意味着产品在生产、包装或存储环节可能出现潜在问题。虽然部分批次尚未出现实际危害事件,但企业若在原料、工艺或检测中发现偏离标准的迹象,为避免问题扩大化,通常会选择主动召回,并向相关监管机构备案。
一位广东的海关工作人员吴福胜也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自主召回的触发因素往往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常见问题包括有害微生物超标、重金属残留、酒精度数与标签标示值严重不符,以及非法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此外,一些标签印刷模糊、产品信息缺失也可能构成召回诱因。”
“当然,还有一部分召回属于预防性措施,或源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异常、原料质量波动、清洗不彻底或工艺参数偏离标准。例如,在酿造过程中若出现原料批次存在潜在污染风险,即便尚未发生实际问题,企业也可能基于审慎原则主动召回涉事产品。”
吴福胜还表示,如果某款清酒在其本国市场或其他出口国被通报存在质量问题,该信息可通过相关系统传达至海关,进而触发对相关批次的入境限制。因此,自主召回不仅是企业内部治理的一环,更是全球食品安全联动机制中的关键节点。
烈酒商业了解到,2019年,獭祭就曾因生产环节失误导致大规模召回。据报道,该品牌在酒精度调整过程中因操作疏漏,将12度和17度的不同酒体混装出货,造成约26万瓶产品被紧急召回。虽然并未引发严重健康事故,但事件暴露出其生产流程控制上存在漏洞。
除质量本身外,标签不合格亦是多款进口酒水被海关拦截的重要原因。南京洋酒进口商成赴指出:“进口烈酒的标签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相关法规,明确标示法定品名、实际酒精含量、净含量、生产日期、原产国、配料及添加剂信息等。如果标签内容存在缺失、模糊、易磨灭,或使用了与规定不符的语言与图案,都可能被判定为不合格。”
此外,若烈酒中使用了特殊原料或添加剂,但标签中未如实标示其名称及含量,便构成信息隐瞒,同样会被视作违规操作。
在此次名单中,还有一部分酒水因“境外生产企业未完成注册”或“未提供合法合格证明材料”而遭拒。对此,福建洋酒进口商吴征分析称:“部分国外小型酒厂,尤其是只面向本国市场销售的品牌,并未在中国海关备案注册,缺乏生产企业的官方资质信息,自然无法获得清关许可。”
此外,某些产品因不具备原产地证书或出口专用标签,或在销售链条中缺失关键环节文件,也容易被认定为不合规。吴征进一步指出:“一些酒水可能原本通过免税店等渠道售卖,由个人或中间商进行‘平行进口’操作。这类商品往往缺乏标准的报关单据和原始合格文件,无法满足官方进口要求,进而被拦截。”
值得注意的是,清酒的原料——酒米,也面临严峻的供应挑战。日本大米协会曾预测,2025年日本水稻总产量将降至630万吨,同比减少16%,创下自1965年以来最低水平。业内预计其价格涨幅或超过30%,部分国内进口商或将被迫提前大量进口原酒以锁定成本,甚至在包装、标签、物流文件尚未完善前就尝试清关,增加了合规风险。
也正因如此,近期部分进口清酒被拦截,很可能与部分企业试图抢占低成本窗口期而未能完善出口手续有关。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