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批次酒水在5月禁止入境,果酒占比高达41%

2025-06-26 11:00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5年5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所列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烈酒商业发现,该批名单共查处12批次未准入境的酒水,其中包括4批次葡萄酒、5批次果酒以及3批次啤酒。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未准入境的酒水中,从日本进口的酒水占比高达75%,而从品类来看,果酒占比达41%。主要原因为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问题、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等,主要涉及宁波、上海、深圳、天津、武汉等口岸。


01

12批次酒水被海关禁止入境,日本成“问题最大”的来源国


根据海关提供的相关信息,烈酒商业整理发现,4批次未准入境的葡萄酒为日本的丽塔农场梅洛红葡萄酒、丽塔农场长相思白葡萄酒,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未能入境。另外,加拿大的派利特瑞酒庄2019蛇年限量版赤霞珠梅洛干红葡萄酒、派利特瑞酒庄2020蛇年限量版霞多丽维欧尼干白葡萄则因“包装不合格”未准入境。


12批次酒水名单


而来自日本的“与谢娘柚子酒”则因“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问题”未能入境,同样来自日本“リタフア-ム&フイナリー合同会社”旗下的多款苹果酒、起泡果酒,则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未获准入。


另外,来自西班牙的埃斯特拉牌啤酒因“包装不合格”被拒绝入境,来自日本的麒麟牌淡丽啤酒、晴风精选啤酒因“货证不符”被拒。


在2025年5月海关未准入境酒水名单中,日本成为被拦截批次数最多的来源国,而果酒品类则成为“重灾区”。从本月数据看,果酒占比显著上升,这反映出这一品类在消费端热度升温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和审查标准。


02

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等问题导致无法入关


针对“包装不合格”的问题,南京洋酒进口商范增告诉烈酒商业:“进口酒水的标签中需要标明法定名称、实际酒精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添加剂等必要信息,如未标明,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酒水的基本情况,那么海关难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那么就会禁止入境。”


此外,如果标签中的文字、图案等模糊,或者标签粘贴不牢固、有破损、污渍等,影响对标签内容的查看,那么海关同样会禁止其入境。



“如果进口酒水因为‘货证不符’被海关禁止入境,那很有可能是因为进口商无法提供完整的产品检测报告、生产商信息或联系方式。这批酒水,可能是从其他渠道中转采购,或者直接从当地的经销商处购买,没有取得原产地证明或相关认证材料,这样一来,就会被海关拦下。”浙江洋酒进口商万普说道。


北京葡萄酒进口商李阳指出:“一些进口商在国外发现一些口味比较独特的酒水后,会直接找到当地销售酒水品牌的代理商,从他们手中直接采购,由于这部分酒水可能不涉及出口,所以不一定能提供原产地证书,但是这部分材料缺失,就会被海关拒绝入境。”


此外,还有部分产品疑似从免税渠道或非官方零售商采购,未能提供原始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合规材料,因此被视为“证书缺失”,同样会被拒。


同时,烈酒商业了解到,自2022年起,所有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中国海关完成注册。注册通过后,企业将获得一个唯一的注册编号,并需在产品内外包装上标明该编号。若缺乏这一注册信息,产品将无法通过海关清关。


03

果酒热度不断提高,监管同步升级


烈酒商业发现,在5月,除了来自日本的酒水入境受阻情况有所增加之外。果酒所占比例也同步上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果酒类产品在消费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


根据海关总署的进口数据来看,2025年1-5月,其他发酵酒类的进口量达519万升,同比增长10.98%;进口额为4355万美元,同比增长41.53%;均价为8.39美元/升,同比增长27.52%。无论从体量还是均价来看,果酒进口均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这一增长趋势背后也伴随着更严格的监管节奏。从禁止入境名单及行业反馈可见,果酒等品类在标签标注、添加剂标准等方面更容易触碰监管红线,成为重点审查对象。尤其是存在新口味、新配方的产品,更需谨慎对待合规问题。



果酒等产品因其配方复杂、风味多样、产地分散,更容易因标签、证书不全等问题被拒入境。这也提示企业,不能单靠市场热度驱动,产品合规、材料齐备、渠道合法才是打开国内市场的重要一步。


随着果酒等新兴酒水品类在消费端持续升温,进口数量和市场关注度显著上升,但与之相伴的却是更严苛的监管环境。


海关对标签规范、原料合法性、生产商资质等方面的审核日益严格,尤其对果酒这类配方复杂、来源广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这表明中国进口酒类市场正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监管”。企业若希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供应链透明度与合规管理,才能真正抓住市场红利,而非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