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6家爱尔兰威士忌酒厂今年宣布停产或减产

2025-08-15 09:39

近日,爱尔兰威士忌生产商宝尔势格酿酒厂(Powerscourt Distillery)正式进入破产出售程序。据公告,目前其资产已被相关机构接管并正在寻求新的买家,仅其威士忌库存估值便达约33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


同时,据今年以来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至少6家爱尔兰威士忌酒厂宣布停、减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其中就包括了帝亚吉欧旗下罗伊与科(Roe & Co)、格兰父子旗下图拉多(Tullamore Dew)等背靠“大树”的酒厂。


今年在面对其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关税冲击下,相对缺乏市场积淀和根基的爱尔兰威士忌,在更为广泛的全球经济低迷之中开始迎来明显的行业结构性调整,或许也可以说是:凛冬已至。


01

多家爱尔兰酒厂陷入困境


今年6月,位于爱尔兰威克洛郡的宝尔势格酿酒厂宣告其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并开始寻找新的买家,成为了今年以来爱尔兰威士忌行业陷入困境的又一最新例证。


这家坐落于“世界十大庄园”、“世界十大豪宅”——宝尔势格庄园中的酒厂,旗下拥有费库伦(Fercullen)品牌威士忌。


自2018年推出后,至2023年期间发展态势一度非常良好,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9%。但2024年则形势急转直下,公司收入降至39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65万元),较2023年的53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437万元)下滑明显,并导致其财务状况迅速陷入困境。


对于宝尔势格在2024年突然的形势急转直下,则与其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有很大的关联度,在相关资料中,该厂就表示:2024年尤其受到中国业务下滑的影响。


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约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18万元),然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几乎降至零”,中国市场销售的锐减对该酒厂的整体营收造成了重大打击。


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爱尔兰威士忌酒厂中除了宝尔势格,还有更多酒厂已宣布减产、停产,甚至破产。


其中就包括了:米德尔顿(Midleton Distillery,保乐力加旗下酒厂)自4月开始暂停生产,以应对供过于求的局面;图拉多(Tullamore Dew,格兰父子旗下酒厂)也于4月开始关闭9个蒸馏器中的6个作为生产间歇;都柏林自由酿酒厂(Dublin Liberties Distillery)5月开启以“评估市场状况”为目的暂停生产;罗伊与科(Roe & Co,帝亚吉欧旗下酒厂)于6月开始“优化性”长期暂停蒸馏业务。


而就在上个月底,则还有一家爱尔兰酒厂基拉尼(Killarney Brewing & Distilling Company)因在3个月破产管理程序期内未获“接盘”,便裁去所有员工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其声明直言:全球供应链中断、投入成本上升,以及持续的地缘政治和贸易压力,包括爱尔兰威士忌出口美国的高额关税以及更广泛的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了公司业务。


02

全球主要市场均迎严峻挑战


长久以来,美国市场一直是爱尔兰威士忌出口最大的目的地市场。据数据显示,2024年爱尔兰威士忌出口额重返10亿欧元,其中有四成便流向了美国。


而今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本已因市场低迷而陷入困境的爱尔兰威士忌则开始面临更严峻的市场挑战——尚未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爱尔兰威士忌,其高度依赖的美国市场或将受到重创。


爱尔兰威士忌协会曾直接表示:“美国一直是爱尔兰威士忌和烈酒增长的引擎,目前占爱尔兰每年饮料出口的41%。如果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美对爱施加的高关税)可能会对爱尔兰威士忌在美国市场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毁掉数十年的成功和增长势头。”


目前,爱尔兰已开始要面对美国15%的加增关税大棒,对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爱尔兰威士忌而言,成本优势如不再将明显的失去其产品的价格优势。


而与此同时,作为另一大出口目的地的中国市场,爱尔兰威士忌也开始陷入出口下滑的漩涡。


从中国海关给出的进口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爱尔兰威士忌还呈现出进口量增幅133.87%、进口额增幅60.52%的势头,但从之后的全年数据来看,量额增幅则大幅回落至了30.25%、3.54%,说明2024年下半年中国市场进口爱尔兰威士忌即开始出现明显的大幅下滑。


对于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窘境,有酒商称还是和爱尔兰威士忌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有关,目前除了保乐力加旗下的知更鸟、尊美醇等少数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在市场调整期还是缺乏一个强大品牌阵营来稳住市场,也没有太多强势终端参与爱尔兰威士忌的推广,也没有像苏威、日威一样形成一个较为牢固的爱好者群体。市场的清冷传导至酒厂,导致酒厂纷纷停产或者减产。


而从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爱尔兰威士忌的进口量、额、价则进一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口量同比下降24.89%,进口额同比下降49.05%,均价也同比下降32.16%,跌幅在各主要进口国中位居前列,充分凸显爱尔兰威士忌在中国市场也迎来市场拐点。


一位福建的威士忌酒商即告诉烈酒商业:“连苏威和日威日子都艰难之时,爱尔兰威士忌肯定会更加难熬。”


尤其对于本就因产能过剩、成本高企和需求萎缩而步履维艰的爱尔兰中小酒厂而言,更是首当其冲。而与仅面临美国10%关税的苏格兰威士忌相比,羽翼未丰的爱尔兰威士忌,将在残酷的全球贸易博弈中持续受到更为明显的市场压力和冲击,行业洗牌也恐将进一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