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酒令”下,部分中小型洋酒经销商清盘离场

2025-08-27 18:16


“限酒令”实施以来给洋酒行业带来了明显的阵痛,不过面对即将来到下半年动销旺季,市场是否有新变化?经销商对旺季预期又如何?烈酒商业进行了系统调查。



01

部分经销商业绩下滑50%以上,白色烈酒表现较好


烈酒商业调查了以广东、福建为主的核心洋酒消费市场,由于“限酒令”后消费场景缩减,多数批发商业绩同比出现了50%以上的下滑。


“我在限酒令前洋酒日销售额尚在10万元左右,近两个月直接缩减到了5万元左右。近期可以看到各个洋酒交流群里都是抛货信息,多个品牌的渠道批发价波动很大。还有一些洋酒品牌的区域代理商,手上有4-5个品牌,主动砍掉1-2个,再用低至6-7折的价格抛出,只为了保住其他品牌。”福建洋酒经销商张华透露。


深圳洋酒经销商李启彦也坦言,受政策影响公司7-8月整体出货量同比下滑了60%,尤其是XO级别以上干邑,本来动销就不算快,现在更显乏力;而高年份威士忌在限酒令之前销售就已偏弱,近期则几乎停滞。 


图片


有经销商透露,深圳部分烟酒店的团购客户依靠人脉关系,随着政务需求的走弱,他们的市场出现明显萎缩,预计会有很多烟酒店在本轮洗牌中退场。


佛山洋酒经销商郭飞则直言已计划年底进行裁员,现在每日的销售收入已覆盖不了房租、人员、库存维护等固定成本。其感慨到“疫情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没有裁员,现在的危机太难渡过了。”


“限酒令之后感觉客户的需求十分乏力,很多高端客户近期都不消费了,消费频次下滑明显。低端客户则出现消费降级或者直接不再消费。”福建厦门洋酒经销商刘玺也感叹道。


相比福建、广东等洋酒主销区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其他内地市场的表现相对平稳。


长春中森商贸负责人张健表示:“限酒令后业绩有小幅波动,但由于本地经销商大多有自有渠道,所以影响相对较小。”


湖北市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武汉人人大商贸相关负责人代晟分析到“武汉的洋酒市场本来就不算成熟,超高端客户大多是我们卖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更看重销售公司和渠道的信誉。但即便如此,超高端产品在餐饮渠道还是受到了影响。”


不过武汉人人大的业绩整体出现了上涨。“现在即时零售的白色烈酒销量不错,虽然其他高端产品有一些下滑,但是白色烈酒撑起了业绩。”


图片


天津我爱我酒负责人郭福生也曾对烈酒商业透露,“在即时零售渠道白色烈酒、小洋酒出现增量,相关的调酒套餐单个仓库每天能销售10单以上。”


最后有广州经销商透露,“亲民价格的洋酒产品在KA连锁、即时零售渠道影响较小,这些渠道毛利加价都不高、卖价也亲民,还是会有一定的需求。”


02

进行清仓的中小型洋酒批发商增多


烈酒商业在调查中发现,“限酒令”之后一些中小型批发商的团购客户大量流失,近两个月进行清盘退场的数量也呈增多趋势,清盘的折扣价相比以往也更便宜。


有洋酒接盘商透露,“接盘较多的是帝亚吉欧旗下的品牌,他们的经销商数量庞大,由于今年以来利润继续缩减甚至亏损,苏格登等品牌的价格在持续探底,所以清盘的批发商也最多。此外接盘的还有格兰菲迪、百富、布赫拉迪以及大摩的一些高年份产品。现在除了麦卡伦还可以动销,其他品牌的销售都存在难度。”


其透露麦卡伦在所有威士忌品牌里算是价格比较稳的,雪莉桶单桶12年差不多维持在690-700元的渠道批发价。


日威自‘限酒令’后声势较弱,“我之前一个月可以出10-20件日威,现在一个月基本上1-2件,其实三得利自从不再要求经销商搭货其他产品,卖日威还是有钱赚的。它整体的量比较小,依然有需求。”


此外接盘的价格相比以往也更好谈判。“接盘的价格基本在7折左右,有时候遇到着急出手的或者盘子比较大的,可以谈到5-6折的价格,在限酒令之后价格更好谈了。由于我现金流相对稳定,打算先囤一点在仓库里,洋酒是经得住放的,未来市场总会有回暖的那天。”


03

部分批发商中秋备货周期,缩短至节前一周


在上述背景下,今年洋酒经销商针对中秋的备货更加谨慎。“在当下充满下行风险的行业背景下,新进入仓库的产品经过中秋旺季甚至还有可能再跌价,而很多经销商手中尚有大量的库存等待中秋去消化,所以备货的需求很弱,更多选择中秋前小部分调货。估计这个时间要缩短至中秋前一周。”张华表示。


刘玺也透露“我们没怎么备货,到时候根据客户需求直接调货,尚有库存来应对中秋。”


图片


“现在同行调货,会遇到更好的价格,而且速度也更快,很少有那种单次需求很大的单子了,调货就可以满足需求。最近我们的团购客户也都没什么动静,还打算再观望一下,有可能今年连调货都不会调了。”李启彦说。


“较为悲观的是,很多中小型的洋酒批发商甚至连中秋都熬不到了,即便现在临近中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清盘的中小批发商并未明显缩减,不过大部分还在期盼扛到中秋缓一口气,如果中秋情况不理想的话,在中秋以后清盘的批发商可能会更多。”张华表示。


在临近中秋前一个月,干邑品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最近发现市场上干邑的供货量似乎在减少,尤其是马爹利,估计是上游在进行控货,来稳住中秋的价格。比如蓝带的批发价已经从1120元涨到了1150-1160元。不过轩尼诗现在还是没有什么起色。”福建漳州洋酒经销商张青森透露。


也有经销商认为,“干邑涨价可能与7月商务部发布的新政策有关,接受最低进口限价的34个干邑品牌,可以免除倾销税。据了解XO级别最低限价是520多元,可能带动渠道价上涨。”


虽然洋酒批发商对中秋预期有所减弱,但依然有部分经销商在积极做准备。如代晟透露:“人人大在即时零售的角色更像服务商,会针对白色烈酒备一些货。商超市场则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小规模备货。至于大流通和餐饮渠道,动销能力太弱,备货量会比较少。”


整体来看,从经销商的抛货、清盘,到高端产品动销停滞、团购需求缩减,再到中秋备货的缩量与谨慎,这一系列现象揭示出:“限酒令”后,洋酒行业格局也在进行深度调整。对于经销商而言,如何在调整中找到新的销售节奏,将直接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