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鉴会逻辑生变

2025-09-02 11:49


几瓶葡萄酒被随意摆上桌,旁边是花生米、烧烤,甚至还有人点一份臭豆腐。没有讲师在台前解说单宁和结构,没有人要求端着酒杯一本正经地学习。大家围坐在一起,自由地举杯、聊天、分享,把葡萄酒当作聚会和日常生活的调味剂。


然而这种场景,或许正折射出葡萄酒品鉴会逻辑的变化:它正在从“教育消费者”转向“拥抱消费者”,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轻松、互动、贴近生活的体验。




01

葡萄酒品鉴会面临尴尬



近年来,葡萄酒品鉴会的处境颇为尴尬。虽然它们在教育消费者、传播知识方面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心理的转变,单纯依靠“教学”模式已经难以维持吸引力。


目前来看,即便是免费开放,品鉴会也常常出现“请不动人”的情况,一些消费者表示,在这样的场合里并不自在,频繁的教育式讲解让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过度强调专业知识甚至容易带来距离感,甚至被解读为“说教”或“灌输”。



图片



若是酒商花钱筹办品鉴会,即便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参与者,也往往难以带来后续购买,更谈不上直接变现。这使得品鉴会在市场推广中的作用开始被重新审视。


内蒙古乐薇酒窖创始人常微就坦言,近两年品鉴会的招募难度明显提高,参与度不如往年,可能与经济环境和消费心理变化有关。


也有一部分企业选择“踩下刹车”,打算暂时放缓品鉴会的节奏。在他们看来,举办频率过高不仅难以带来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投入与产出失衡。浙江义乌集华酒业创始人叶利斌解释称:“品鉴会减少主要一个原因是现在信息太过透明,消费者能在网上查到几乎所有酒的资料,品鉴会的意义在减弱。加之‘限酒令’等政策因素,举办成本与风险上升,所以有部分酒商现在很少再做。”


长沙葡壹精品酒总经理方奕则探索出另一种思路。他表示:“我们每周一都会举办畅饮活动,入场费99元/位。每场根据人数开酒,平均30人左右。”他补充道:“我们会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起泡酒专场、西鸽专场等,主要通过朋友圈和酒会群传播。”与传统品鉴会相比,这类活动更加注重营造轻松氛围,放弃了“端着酒杯讲课”的形式。


客人可以自带小吃,甚至点外卖送到现场,大家像朋友聚会一样交流。方奕表示:“如果有人提问我们就回答,否则就让大家自由聊天。当有人问到哪款酒更好时,我们也只会说,哪款好喝就是最适合的。”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消费者回到对酒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方奕称,今年以来,门店销售额并未出现下滑。 



图片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期强调香气、单宁、结构等专业术语,无形中抬高了门槛,把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一两百元的酒,本就是生活调味剂。与其灌输知识,不如让它回到餐桌和聚会,带来轻松的氛围。”整体而言,品鉴会并未消失,而是在转型之中:它既要保持专业度,也需要顺应消费心态的转变。



02

从“教育消费者”到“适应消费者”



品鉴会逻辑的转变,折射葡萄酒推广思路的变化。过去更强调“传授知识”,如今则逐渐转向“陪伴消费者、融入生活”。这种变化不仅是形式上的调整,更关乎思维方式的转型,南京葡萄酒零售商徐俊峰表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单次的说服或转化,而在于帮助消费者建立长期的饮酒习惯与情感联系。”


换言之,品鉴会的核心逻辑或许正从“教育消费者”走向“适应消费者”。这意味着更多尊重消费者的自主体验,更多营造共享氛围,也意味着让葡萄酒回到餐桌与日常场景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方奕指出,定期活动最大的价值并非立刻带来销售,而是帮助客户逐步养成饮酒习惯,从而在淡季稳定销量。他强调:“酒商要有长线思维,不能依赖单一客户群体,而是通过多元化活动吸引不同人群,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培养对葡萄酒的兴趣和忠诚度。”在他看来,这类活动就像是“消费者习惯的培养器”。


徐俊峰还指出,真正有效的品鉴会不需要刻意强调专业难度。相反,越接地气、越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效果可能越好。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很多葡萄酒知识已很容易获得,普通消费者进入品鉴会时或许不期待“上课”,而更希望获得真实、轻松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品鉴会需要兼具社交属性,让人们在交流和氛围中对葡萄酒产生兴趣。



图片



山东济南的葡萄酒零售商薛泽表示:“品鉴会要分层设计。对于新客,可以设计低门槛的尝鲜活动,用轻松的氛围降低距离感;对于老客和核心会员,则可以做更高端、更有深度的专场,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价值。”他认为,只有分层运营,才能在不同人群间形成互补。


另一位来自福建厦门的零售商吴成瑞则强调社交性:“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来参加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酒,而是为了社交、为了认识新朋友。品鉴会如果能提供这样一个场景,就更容易吸引回头客。至于卖酒,反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整体来看,品鉴会并未消失,而是在调整路径。一方面,它正在由“讲知识”转向“造场景”,由“单次转化”转向“长期陪伴”;另一方面,行业推广逻辑也正在发生变化。所以,葡萄酒的推广方式需要更多融入生活场景,成为日常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让葡萄酒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与消费者之间新的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