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威士忌拍卖遇冷,泰斯卡指数较高峰下滑27%
近日,Whiskystats公布了7-8月的威士忌拍卖数据。随着传统淡季到来,市场活跃度显著下降:8月共成交18800瓶威士忌,环比7月下滑24.8%,多个拍卖行放弃在夏季举办拍卖会。以成交产品来看,则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格局。
01泰斯卡领跌,布朗拉与轻井泽延续疲态
在8月交易中,泰斯卡(Talisker)成为跌幅最显著的品牌。成交的60瓶酒款整体下跌5.3%,价格指数退回到2019年底水平,较2022年的高点已下跌27%。
其中,泰斯卡1956年原桶(高登·麦克菲尔出品)是拖累价格的典型代表,今年2月拍卖价高达6600欧元(约合人民币51480元),但8月仅成交45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100元),单瓶跌幅超过30%。这表明,即便是极度稀缺的单桶佳酿,也难以抵挡市场估值的重估压力。
布朗拉(Brora)在8月继续走弱,价格指数下跌3.9%,距离2022年3月创下的高点已回落40%。布朗拉曾被视为“苏格兰关闭酒厂”收藏中的核心标的,但随着投资热度消退,其价格表现愈发乏力,短期内缺乏反弹动力。
轻井泽(Karuizawa)同样承压。其8月价格指数再跌3.2%,在拍卖品牌指数榜单中跌至第14位。从2022年的领涨明星到如今的持续回调,轻井泽的走势凸显出日本威士忌整体高估值体系的脆弱性。
对比来看,7月的日威表现也同样低迷。羽生(Hanyu)在6月创下自2013年指数设立以来最大跌幅后,7月继续下探,单月再跌4%;罗斯班克(Rosebank)则从6月的强势反弹快速转向,7月价格指数暴跌9.4%,成为当月跌幅最大的品牌。
夏季市场中,那些依赖“绝版”“稀缺”概念支撑估值的高端品牌,普遍遭遇明显的价格回调。无论是泰斯卡、布朗拉、轻井泽,还是羽生、罗斯班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估值高度依赖市场情绪,一旦成交活跃度下降,价格波动便被放大。
02格兰哥尼稳健,波摩与郎摩出现反弹
与上述品牌的颓势形成对比,格兰哥尼(Glengoyne)在8月展现出强劲韧性,其价格指数单月上涨2.9%,距离2022年4月的历史高点仅差15%,过去三年始终保持抗跌特征。
具体来看,格兰哥尼的多个标志性酒款在8月均实现价格回升,如Teapot Dram 003,从4月的215欧元(约合人民币1677元)回升至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340元);格兰哥尼1972春季限量版,从4月的525欧元(约合人民币4095元)上涨至650欧元(约合人民币5070元),已回到2024年水平。
回顾7月,波摩(Bowmore)与郎摩(Longmorn)率先完成一轮反弹,分别上涨6.5%与7.3%。其中,波摩的25年海鸥标、黑波摩最终版、30年海龙王等经典收藏品带动指数上行;郎摩的1972年39年单桶版与1960年25年单桶版在7月的成交价格均出现近乎翻倍的涨幅。这一轮反弹为夏季市场奠定了“止跌回升”的信号。
整体来看,尽管7月与8月的成交活跃度因季节性因素下降,但价格走势却展现出相对稳定性,Whiskystats威士忌指数在8月上涨1.9%,较4月的低点累计回升1.4%。
有业内人士认为,夏季低活跃度也为买家提供了潜在机会。对于部分具有长期收藏价值的品牌而言,淡季成交价格往往更具吸引力。随着9月拍卖季重新升温,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活跃周期,届时价格企稳能否延续,将成为二级市场的重要观察点。